聊城3200立方米高爐1號和3號出鐵口順利出完最后一爐鐵水,隨著煉鐵廠廠長李丙來下達停爐指令,這座建成投產7年的全省專業高爐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,也標志著有59年歷史的聊城精密鋼管廠的鋼鐵產線停產工作拉開序幕。根據《濟鋼鋼鐵主體工序總體停產方案》計劃,聊城精密鋼管廠將利用9天的時間,分三步實施全線安全停產。鋼鐵產能調整后,聊城精密鋼管廠將通過發展新產業、培育新動能,實現轉型升級,持續發展。

聊城精密鋼管廠始建于1958年,是共和國締造的批地方骨干鋼鐵企業,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,成為一家以鋼鐵為主、多業并舉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。精密鋼管年產鋼高時曾達1200多萬噸,躋身全國十大鋼鐵企業行列,曾是全國專業的中厚板生產基地,獲全國文明單位、全國質量管理獎、國家環境友好企業等榮譽稱號。59年來,濟鋼累計生產鋼1.55億噸,實現利稅316億元,為山東省乃至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在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大背景下,聊城精密鋼管廠由于地處內陸和省會城市,物流成本高、環保壓力大等矛盾凸顯,產能調整逐漸提上議事日程。為落實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部署,推動山東省鋼鐵產業優化布局轉型升級,適應濟南市省會城市功能定位,山東省委、省政府經過審慎研究,決策實施濟鋼產能調整工作。2016年8月31日,山東省政府正式批準《精密鋼管產能調整和山鋼轉型發展工作總體方案》,并于11月19日正式下發該方案。方案明確了聊城精密鋼管廠產能調整的目標任務及人員安置、資金需求、社會職能移交等工作要求。其中,職工安置是產能調整的核心和關鍵。精密鋼管廠產能調整共涉及40463人,其中列入分流安置范圍的人員19834人。 |